补偏救弊网

资管新规或影响10万亿以上资产 波及上万从业者生计

作为全球最大煤炭生产、最大火力发电、最大风力发电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的总经理,凌文说:早在8年前,神华低碳研究院一支科学家团队,就开始跟踪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技术国家能源集团将成为全世界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发电技术的领导者之一,其光伏战略意图明显。

另一方面,再生能源中各项目的发电量亦是光伏表现最佳。但如果新政策推出后其目标订定的较现有政策高,预计能刺激装机需求带动市场发展。

资管新规或影响10万亿以上资产 波及上万从业者生计

其中2016年一口气新增600MW装机量,主要是由于2016年是FiT政策的并网装机大限。更低的价格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正在鼓励更多的私人住宅安装太阳能系统。在新加坡,为满足其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公司可以购买和出售代表风能和光伏等绿色能源的可再生能源证书(REC),通过区块连技术跨境匹配能源需求和供应。其FiT政策适用于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以光伏项目发展的最好。尽管光伏发电是新加坡最有希望的可再生能源来源,但目前尚不具备规模发展的条件。

除大型光伏电站的形式外,屋顶光伏极有可能是新加坡这类城市国家的主流光伏发电类型。而大型太阳能电站计划(Large-ScaleSolar, LSS) 设定在2020年达到1,200MW的目标装机量,今年(2018)4月能源局对外宣布已结标共计1,228MW的大型太阳能电站项目,其成果超乎预期。2、限电成本不容小觑,如果地区限电严重,限电成本也会占据不小的比重。

与地面电站相比,分布式电站前期的手续规费会少一些,没有环评、水保的支出。未来实现平价上网需要将目光放在非技术成本上。不过这部分都已被考虑到投资收益率之中,并不像地面电站中的土地成本那样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社会用电价格也在持续降低,未来系统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很可能还需要行业内给自己再加压。

以内蒙地区为例,一个10万千瓦的地面光伏电站占用耕地,一般需要一次性缴纳4000万元耕地占用税,每年缴纳800万元土地使用税。比如垄断性质的支出,某些地区在招标时要求必须使用当地指定的劳务,价格还会高于市场招标价。

资管新规或影响10万亿以上资产 波及上万从业者生计

在限电严重地区,限电成本与土地成本二者加起来就足以占到非技术成本的50%。此外,还有一些不确定费用令企业深受其扰。4、自建接网设施费用对一些企业而言也并不轻松,一般接入工程的费用包括汇集站升压站建设成本、对端改造扩容费用、送出线路建设成本、送出线路征地费用、接入审查及批复相关费用等。5、前期开发费用所占比重较小,包括一些手续费用,环保工程、水土保持、土地勘测等费用都包含在内,在一个5亿投资的光伏电站中大概会占到几百万元。

1、土地成本是重中之重,大约能占到光伏发电投资成本的6-8%,甚至高达10%。如果削减非技术成本,主要是从政府和电网两方面入手。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电站的情况各异,实际上的成本构成及比重各家之间存有不小的差异。除这几大部分外,摊派费用在非技术成本中难以忽视。

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分为技术成本和非技术成本,产业发展至今,技术成本已经不再是平价上网的阻碍,未来随着高效组件、跟踪系统的应用,以及制造端成本的下滑,技术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受今年补贴政策的影响,光伏今后不再存在抢装的情况,电网未来能否承担起这部分成本目前还未可知。

资管新规或影响10万亿以上资产 波及上万从业者生计

过去光伏电站业主会在上网电价下降节点前抢装电站,企业一般宁可自建外线也要抓紧时间并网,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成本。《能源》调查了解到,非技术成本如今已达光伏电站总投资20%左右,折算到电价上约0.1元,高企不下的非技术成本成为光伏发电通向平价上网路上的一块拦路石。

业内普遍认为,技术成本下降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分布式电站的非技术成本不涉及到土地成本,取而代之的是屋顶租金。这部分支出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达到成本的3%左右。3、融资成本由于不同主体的资质不同,不同电站的差异较大,有些电站融资成本不高,有些则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非技术成本究竟都有哪些?地面电站的非技术成本大体可分为土地及税费成本、限电成本、融资成本、电网送出成本、以及前期开发费用等五大部分。若需要占地,根据林地或耕地的不同,需支付生态补偿费和耕地占用税。

据统计,近几年来国内光伏电站自建的输电设施资产被电网企业回购比率不超过5%。平价上网是光伏产业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光伏系统成本已在5元/瓦左右。

光伏电站超额融资一般比正常的基本利率要高,融资困难是目前不少地面电站面临的难题。如果一个地区综合利用情况较好,土地费用等地方政府看情况合理制定,土地成本还是有下降的空间。

提高光伏发电项目收益率、降低非技术成本,必须要将占比最大的土地成本降下来,而对土地性质的界定、土地的税费、租金,以及一些垄断性支出等主要都是由政府来定。对于一些基地项目,公共设施是根据基地规划建造好的,大部分是公共的升压站和汇集站,道路、管线、场评都已经完成,企业进入后政府将这部分费用摊派给企业,企业前期建设费用实际上并不高,但很可能面临着政府较高的摊派费用,无形中就提高了成本。

非技术成本削减可能性如何?多位光伏电站开发商坦言,非技术成本下降的难度非常大。此外还有运维,突发性因素处理等诸多费用。有业内人士表示:电网外线建设成本这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讲算不上是非技术成本,本就属于系统的投资成本之内,但是如果这一部分由电网来承担,也可以较大的降低整体成本。非技术成本的下降需要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配套,土地方面要更多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

许多光伏发电项目的外线、送出工程都是由企业自己建设,这部分支出拉高了光伏成本,算到光伏项目上大约在0.5元每瓦。从2007年至今,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累计下降了90%以上,光伏组件价格也从2007年的36元/瓦下降到如今2元/瓦以下,降幅也在90%以上。

土地建设地面电站牵扯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成本是隐性的,例如有的招标文件中政府承诺土地价格为600元/亩/年,但是到真正建设的时候价格可能会涨到每亩1000元/亩/年。分布式电站投资成本会增加与业主的关系协调等费用,如果是自发自用的分布式电站,还会涉及到电费能否按合同收取的问题。

电网方面,国家规定电网公司承担外线建设成本,但实际上目前地面电站的外线主要都是由企业自建,主要原因是时间的不匹配那么,各大主要光伏上市企业库存规模到底有多大?整体营运能力到底如何?且看黑鹰光伏统计的存货榜单和存货营运能力榜。

这32家主要光伏企业中至少17家企业(两家企业未披露具体数据)存货规模同比实现增长,其中榜单前十名中,增长最快的是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和晶盛机电,增幅分别为138.64%、84.32%和77.41%。因为存货周转率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据黑鹰榜显示:截至9月末,32家主要光伏企业(注:光伏收入占整体比重在50%及以上的企业,因港股及美股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未披露三季度数据所以未予统计)存货规模合计为330.77亿元。同时,存货周转率还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黑鹰光伏统计,前三季度存货周转率最快的三家企业分别为爱康科技、安彩高科、太阳能;而存货周转率增长最快的3家企业分别为爱康科技、协鑫集成和易成新能。兴业太阳能债务暴雷事件已经为我们拉响了警报,笔者认为,若是在未来中短期光伏行业仍不见根本性的好转,这或许不仅是孤立事件。

比较严峻的是,这32家主要光伏企业中22家企业存货周转率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此外,存货周转率则是考察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附:TOP100黑鹰榜 | 2018年上半年度光伏企业存货规模 。

最后编辑于: 2025-04-05 07:29:56作者: 补偏救弊网

相关推荐